技術人員操作微耕機在田間來回穿梭進行旋耕翻壓
綿陽新聞網訊 最近幾天,在北川羌族自治縣永昌鎮(zhèn)高安村的田間地頭,村民將堆漚后的雞糞肥撒在土地面上,技術人員操作著微耕機在田間來回穿梭進行旋耕翻壓。每畝田地撒上0.25噸肥料,農田吃上了“營養(yǎng)餐”。
去年以來,北川實施了1.1萬畝高標準農田改造。改造后,田間道路更加暢通、農田水利更加便捷。但部分改造后的斜坡地土壤有機質含量比較低、有機微生物比較少、通透性比較差。為了培肥地力、提高農作物產量,北川采取就近、就地、就簡的原則,組織家庭農場、合作社、種植大戶與生態(tài)養(yǎng)殖基地結對互助,將雞牛羊糞和農作物秸稈漚肥還田,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和有機微生物,改善土壤結構,提強土壤透氣性,實現保水節(jié)肥。
“以前用了化肥,土壤越來越板結,種出來的蔬菜產量不高,口感不好,也不好賣。”云華家庭農場負責人李云華說,現在把農家肥撒到田里,今年蔬菜產量將提高,想繼續(xù)擴大規(guī)模,預計收入能達到兩三百萬元。
為了提高效率,不誤農時,當地組織農業(yè)技術人員、科學施肥專家團隊、農機服務隊深入重點鄉(xiāng)鎮(zhèn)、項目區(qū)域開展田間巡回指導和技術服務,就地力培肥技術向當地干部群眾進行了現場示范講解和指導,并根據需求及時組織農機做好翻耕漚肥作業(yè)。
“目前,我們通過微耕機旋耕時加入有機肥的方式,增加了土壤肥力,減少了化肥用量,實現化肥的減量增效。”北川農業(yè)農村局農經站工作人員李勵說,將緊抓春季田間管理,做好春耕備耕工作,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農戶等在大春糧食集中生產區(qū)采用微耕機旋耕、施肥一體化作業(yè),大面積提升糧油單產水平。(記者 唐云峰 胥江 文/圖)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