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shè)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國內(nèi)
        以江河之名
        发稿时间:2024-08-16 15:38   来源: 四川新聞網(wǎng)
          摘要:縱觀中國版圖,長江、黃河共同流經(jīng)的省份僅有兩個,“千河之省”四川便是其中之一。

          四川新聞網(wǎng)-首屏新聞記者 戴璐嶺 謝川霞 周瓊

          縱觀中國版圖,長江、黃河共同流經(jīng)的省份僅有兩個,“千河之省”四川便是其中之一。

          順流而上,我們在川西高原紅原縣境內(nèi)尋訪到一處秘境——查針梁子。

          查針,藏語意為紅柳;梁子,代表高高的山梁。這里,紅柳成蔭、格桑遍地。山梁南麓的梭磨河順流而下,匯入萬里長江;山梁北麓的白河平緩蜿蜒,淌進九曲黃河。

          這里,是長江、黃河的天然分水嶺。

          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因江河滋養(yǎng)而生,更以江河兒女為榮。以江河之名的故事,沿著山梁一路流淌,生生不息。

          

        海報有二維碼.jpg

         

          (一)

          約定:18萬個編織袋 4400噸垃圾

          “這個習(xí)慣,改不過來了”

          國道248公路沿線,這群人又來了。

          “撿干凈了么?”熱不洛從面包車探出頭,望向路邊的編織袋。

          “不慌,下面還有。”扎布把繩子綁在腰間,俄木扎西用力拽緊,順著接近90度的懸崖把他往下放。

          

        1_副本.jpg

         

          十多分鐘后,回到地面的扎布手里多了幾個塑料瓶,把瓶子放進編織袋打包,然后扔到熱不洛的后車廂,汽車一路向村上的垃圾回收站駛?cè)ァ?/p>

          每隔一兩公里,路邊就擺放著一兩袋打包好的編織袋。袋子附近,總能看到手拿火鉗,埋頭撿垃圾的村民。

          從壤口村村口到黑水縣啞口山山腳下有將近60公里,熱不洛早已記不清,這是11年來第幾次往返這條線路。但村里的工作總結(jié)材料里清晰地記錄著:2013年以來,壤口村村民自發(fā)在查針梁子片區(qū)撿垃圾,總計約4400噸。

          “每次撿垃圾都要用將近50個編織袋,每天都撿。”熱不洛打開手機計算器,“算起來,這些年我們一共用了將近18萬個編織袋。”

          4400噸垃圾,18萬個編織袋,這是一個普通牧區(qū)村莊與垃圾“抗?fàn)?rdquo;的11年。

          壤口村,是查針梁子南麓梭磨河流經(jīng)的第一個村莊。梭磨河順流而下匯入長江,是長江上游的重要支流,也是壤口村的母親河。

          

        2_副本.jpg

         

          在熱不洛的記憶里,村里通自來水是十多年前的事。在這之前,梭磨河的水就是壤口村的直飲水。

          也差不多是那時候,國道248線自駕游興起。不久后,當(dāng)?shù)貙⒉獒樍鹤哟蛟斐删皡^(qū),游客越來越多。同樣多起來的,還有礦泉水瓶子、方便面盒子、塑料袋子……“我看到垃圾就撿,但是撿都撿不完。”

          自家草場離梭磨河水源最近的剛丕曾經(jīng)也很苦惱。

          幾年前,剛丕家的牦牛突然不吃草了,越來越瘦。第一頭牦牛死后,剛丕剖開牛肚子才發(fā)現(xiàn)——滿滿當(dāng)當(dāng)全是消化不了的塑料袋,甚至還有塑料瓶的殘渣。

          剛丕不想重蹈覆轍,于是帶著全家開始撿垃圾,3歲的小孫子也跟著一起。

          

        3_副本.jpg

         

          有同樣選擇的,還有78歲的年木西大爺、壯實的俄木扎西大叔、村里最愛唱歌的仲姐……漸漸的,壤口村800多個村民都形成了默契的“約定”,自發(fā)參與到這場與垃圾曠日持久的“抗?fàn)?rdquo;中來。

          這一撿,就是將近10年。也正是在這10年里,梭磨河的水一直清澈見底、沿岸的草場始終干干凈凈。

          兩年前,在紅原縣的組織下,壤口村的18位村民組成了相對固定的保潔隊伍,熱不洛成為領(lǐng)隊,每人每月能領(lǐng)到800元補貼。雖然有了“正規(guī)軍”,但村民們依然堅持每周二、周五全員出動撿垃圾。

          這個習(xí)慣,改不過來了。

          

        4_副本.jpg

         

          (二)

          改變:減少的牛群 增加的帳篷

          “這個‘虧’,還真不虧”

          “1、2、3、4、5……”旦真數(shù)了數(shù)草地上的牛群,今年又少了幾頭。

          “6、7、8、9、10……”旦真又?jǐn)?shù)了數(shù)草場上的帳篷,今年又多了幾頂。

          

        5_副本.jpg

         

          他翻來覆去地算賬,今年少養(yǎng)了那么多牦牛,可能要少賺10多萬塊錢,但如果帳篷都住滿了,應(yīng)該也能賺回來。

          旦真忽然意識到,羅布讓澤郎當(dāng)初勸他的話,或許是對的。

          龍日壩村,位于查針梁子北麓,是黃河上游重要支流白河流經(jīng)的第一個村子,也是進入紅原大草原的“第一道門”。

          旦真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個牧區(qū)村莊。小時候,他騎在牛背上,聽爺爺講紅軍過草地的故事。長大后,他繼承了家里的牛群,日子過得安逸富足。

          改變發(fā)生在2022年上半年,村支書羅布讓澤郎來到旦真家的草場,向他提出了一個“不近人情”的想法——減少牛群的數(shù)量。

          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是旦真的妻子。

          “牛少了我們靠什么吃飯?娃娃的學(xué)費還交不交?”

          “那牛越養(yǎng)越多,草場還要不要?”

          羅布讓澤郎的話讓旦真若有所思。他想起前一年的冬天,因為草不夠吃,才出生的幾頭牛犢子餓得嗷嗷叫,他只能去十幾公里外的鄉(xiāng)鎮(zhèn)上買草料,才勉強熬過了那個寒冬。

          “這幾年每到3月初,冬季草場就被吃完了。牛群又跑去吃還沒長起來的夏季草場,草不夠吃,它們就啃草皮。”說到這里,羅布讓澤郎又急又氣。

          旦真心里清楚,牛再這樣越養(yǎng)越多,草皮遲早要被啃光。草抓不住土,土就要流到白河里面,河也跟著遭殃。

          話糙理不糙。村里的“一把手”羅布讓澤郎和村里的養(yǎng)殖大戶旦真就這樣達成了一致,帶頭減少自家的牛群數(shù)量。

          羅布讓澤郎從280頭減少到了180頭,旦真咬咬牙,從330頭直接減少到了150頭。

          妻子氣得跳腳,再次發(fā)問:“牛少了,我們到底靠什么吃飯?”

          兩個男人有自己的打算。

          這幾年,川西旅游越來越熱。龍日壩村既是進入紅原大草原的第一站,又緊鄰查針梁子景區(qū)、俄么塘花海、月亮灣景區(qū),具有天然的旅游接待屬性。

          按照村里的規(guī)劃,旦真分到了3畝地的騎馬點。

          他湊了湊前些年賣牛攢下來的積蓄,購買了十多頂帳篷、成套的露營用品、嶄新的藏族傳統(tǒng)服飾。2023年,旦真家的牧家樂正式開業(yè)。

          

        6_副本.jpg

         

          草原為琴、白河為弦。牧弦,是旦真給牧家樂取的名字。

          5月格?;ㄩ_,第一批游客紛至沓來。俄么塘賞花、草原騎馬、濕地拍鳥、露營觀星……龍日壩的風(fēng)景,讓他們流連忘返。

          “騎馬,一個人收50塊;住宿,一個帳篷收100塊。滿客的情況下,我一天可以接待20多個客人,一年能有3、4萬元的收入,但是之前養(yǎng)牦牛一年可以賺7、8萬元。”

          算來算去,旦真好像覺得虧了點。

          算去算來,他又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虧。因為帳篷還可以搭得更多,游客也還會來得更多。

          2024年的夏天,旦真驚訝地發(fā)現(xiàn),自家草場的草長到了40多厘米高,幾乎能沒過了小牛。這樣的場景,正在龍日壩村不斷上演。

          通過兩年的努力,村上的放牧量得到有效控制,牦??偭繙p少了五分之一。225戶牧民中已經(jīng)有35戶開啟“牧旅融合”新模式。

          旦真越來越相信,這個“虧”,還真不虧。

          

        7_副本.jpg

         

          (三)

          守護:山里的生靈 無名的牧歌

          “沒人比我們更熟悉這片山梁了”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從東邊升起時,供波甲的家里早已香氣撲鼻。

          細(xì)細(xì)一聞,有麥子的甘甜味,還混合著牦牛奶濃郁的奶香——是牧民最喜愛的白面饃饃。供波甲把饃放進包里,快步走出家門。

          今天,輪到他巡山。

          

        8_副本.jpg

         

          與其說是巡山,更準(zhǔn)確地說是巡護查針梁子壤口村片區(qū)。從山腳下的俄么塘到山里的措瓊溝,沿途經(jīng)過草原濕地和原始森林,最終到達終年積雪的山頂,總面積有1.16萬畝。

          供波甲出生在查針梁子山腳下的一個村莊,查針梁子是他從小到大的“游樂場”。“山里頭的每條溝、每棵樹,都是我的‘卓不’。”藏語里,這是朋友的意思。

          在沒有信號的深山,供波甲可以準(zhǔn)確地定位和往返。因為熟悉地形,4年前,他和其他19位當(dāng)?shù)啬撩癖豢h里的林草局“相中”,成為生態(tài)護林員。

          今天,供波甲的主要工作是巡護查針梁子深處的措瓊溝。

          30分鐘的車程后,供波甲到達措瓊溝入口處,再往里就不通路了,只能下車步行。

          6月初的川西高原氣溫不到10度。進到溝里首先要經(jīng)過一條小溪。溪水從山上的措瓊海子流下來,冷冽刺骨。

          淌水到溪對岸,供波甲發(fā)現(xiàn)了一片淺淺的腳印。

          “看,好像是草鹿。草鹿的蹄子就是這樣尖尖的。”供波甲再往前走了幾步,又出現(xiàn)了一堆圓圓的糞便,他一把抓起,“肯定是草鹿!草鹿的糞便就是這樣一顆顆的,比羊糞小一點。它們應(yīng)該是來喝水的。”

          

        9_副本.jpg

         

          鉆進森林,供波甲對山里的路摸得熟,一路都走得很快,把記者甩在身后。忽然,他的腳步慢了下來,開始在地上尋找什么。

          “獐子最喜歡從這條小路進林子。以前,偷獵的人一般都會在這個地方下套。”供波甲找了一圈,沒有套子,他放下心來,加快了腳步。前面的路也越來越不好走。

          春夏之際,是動物遷徙和交配的季節(jié)。

          “你們來得巧,最近天氣暖和點了,說不定能遇到盤羊呢。很會爬山的那種羊,見過么?”

          城里長大的記者當(dāng)然沒有見過。

          “那黑頸鶴見過么?上兩個月我還在下面的草籠籠里拍到了它們下的蛋!這兩年查針梁子的鳥好像越來越多了。”

          這個倒是在新聞里看到過。

          “還有一種鹿子,屁股的毛是愛心的形狀,叫白臀鹿。”

          說到這里,供波甲用手比了個心。正午暖陽灑在這個藏族漢子黝黑的皮膚上,映照出他眉飛色舞的表情。

          他說,沒人比他更熟悉這片山和山里的動物了。

          事實上,巡山的主要工作是護林,比如,檢查有無野外用火痕跡、有無森林被亂砍濫伐現(xiàn)象等等。但對于供波甲而言,這個補貼不高、耗時又長的工作,更大的意義在于可以走近山里的“精靈”。

          查針梁子海拔4345米,梭磨河、白河從山脊兩側(cè)發(fā)源,豐富的水源孕育了各種生命。白臀鹿、盤羊、藏狐、水獺、黑頸鶴等20多種珍稀動物都是當(dāng)?shù)氐?ldquo;原住民”。

          “我小時候最喜歡看《動物世界》,沒想到有一天真的做了這樣的工作,就像現(xiàn)實版的《動物世界》。”

          不知不覺就到了措瓊溝最深處。下午兩點多,供波甲從背包里掏出饃饃。“帶干糧是最方便的,不用生火也不用加熱,就不會引發(fā)山火。如果掉點食物殘渣在地上,動物們也可以吃,沒有傷害。”

          原來,一大早就做好的干糧,用途在這里。

          吃完午飯,供波甲下山的腳步變得輕快了些。回到措瓊溝入口的時候,已經(jīng)是傍晚時分。一天的巡護平安結(jié)束,供波甲哼唱起了那首沒有名字,但在查針梁子家喻戶曉的牧歌:

          “從雪山腳下流下來的河水,從小就養(yǎng)育我長大。”

          雪山間,歌聲回蕩。歌唱萬物生靈,歌唱江河無恙。

          (四)

          講述:法條的故事 規(guī)則的力量

          “我要留在需要我的地方”

          查針梁子山腳下的遠牧點不通公路,馬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嘚嘚嘚……”馬蹄聲漸近,達爾尕走出帳篷迎上前去。馬背上的藏族姑娘身穿利落的法官制服,胸前的天平徽章金光閃閃。

          是她來了——尕讓卓瑪。

          

        10_副本.jpg

         

          遠牧點的帳篷不大,卓瑪和達爾尕一家三口圍坐在火爐前。她翻開了手中的案卷,里面是幾起因為破壞查針梁子片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被判罰的案例。

          卓瑪今天講述的案例主角,叫“泥炭”。

          泥炭,是濕地沼澤地區(qū)的一種獨有產(chǎn)物,富含氮、鉀、磷、鈣、錳等微量元素,屬于純天然有機物質(zhì),對于濕地涵養(yǎng)作用顯著。泥炭層大多形成于9000年前的冰河時期,異常珍貴,是典型的不可再生資源。而在查針梁子片區(qū),就廣泛存在著這樣的泥炭層。

          “去年,有三個人在龍日鎮(zhèn)附近悄悄采挖泥炭去倒賣,非法獲利20多萬元,被判了有期徒刑8個月到3年6個月,同時還被判處了罰金。你們也要引起重視,看到可疑的人,請及時跟我聯(lián)系。”

          說到這里,卓瑪提高了聲調(diào),達爾尕頻頻點頭。

          卓瑪,是紅原縣人民法院的副院長,也是“馬背宣講團”唯一的女法官。

          卓瑪?shù)男v案卷里,除了有盜挖泥炭的案例,也有盜伐珍稀樹木、獵捕珍稀動物、森林防滅火的案例。而她的講述,總是娓娓道來,讓人聽得津津有味。

          這樣的法律科普宣講,卓瑪所在的“馬背宣講團”每年要深入遠牧區(qū)開展10多次。

          時間回到卓瑪十多年前剛進入法院工作的時候。那時一些牧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意識淡薄,“他們根本認(rèn)識不到獵捕動物、砍伐樹木、采挖泥炭其實是一種犯罪行為。”卓瑪解釋道,很多時候,牧民認(rèn)為捕獵為了果腹、砍樹是為了取暖、泥炭在他們看來甚至只是普通的黑土。

          單純的法條講解,對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牧區(qū)群眾而言,效果并不好。所以,放在卓瑪面前的唯一選擇是——把案例揉成故事、做成科普,掰碎了講給牧民們聽。

          

        11_副本.jpg

         

          可喜的是,這樣的方式得到了大家的認(rèn)可。交流環(huán)節(jié),達爾尕一家積極發(fā)問。

          “卓瑪法官,那外地人來我們這里捕魚,我該不該制止呢?”

          “如果我撿到野生動物的尸體帶回家吃掉,會不會被判刑呢?”

          “山上的樹子這么多,如果不是保護植物,可以砍回來生火嗎?”

          有問必答,卓瑪耐心地作出了解釋。

          解答過程中,卓瑪還會時不時翻開一本紅色的工具書,把對應(yīng)的法條給達爾尕一家看。這本書叫《人民法庭實用手冊》。

          宣講員還有記不住的法條?

          卓瑪笑了笑,“其實書里的內(nèi)容我早就背得滾瓜爛熟了,但是拿著書講,牧民們就會覺得我更專業(yè),相信我沒有‘忽悠’他們。”

          對于宣講成效,卓瑪也很有自信。

          自信從何而來?她望向不遠處的查針梁子。這些年,發(fā)生在這個片區(qū)的生態(tài)犯罪案件數(shù)量明顯減少了,牧區(qū)群眾的主動舉報變多了。更讓她驚喜的是,每次她去往遠牧區(qū)宣講辦案的路上,“邂逅”的珍稀動物肉眼可見地增加了。

          卓瑪說自己有一點自戀,“我覺得大家是需要我的,我也想留在需要我的地方。”

          從馬背上成長起來的這群人,又重新回到熟悉的馬背上,把守護這片土地的“規(guī)則”帶回牧民的身邊。

          而馬背上,始終裝著案例、法條和他們的信仰。

          (五)

          見證:合上的相冊 攤開的風(fēng)景

          “川西高原的生命力,震撼人心”

          謝宏程有兩個家。

          一個是綿陽江油的老家,另一個是300多公里外的阿壩州紅原縣。18年前,謝宏程來到紅原支教,從此,他把家安在了川西高原。

          

        12_副本.jpg

         

          謝宏程留下的原因有兩個。

          一方面,他感覺這個地方的教育方法比較落后、教學(xué)效果比較差,想憑自己的努力帶來一些改變。另一方面,“可以說是一眼萬年,這里的景色實在太美了!”

          驅(qū)車前往查針梁子取景拍攝的路上,謝宏程聊起了自己的經(jīng)歷。

          車行至山腳下的一片濕地,兩只黑頸鶴出現(xiàn)在不遠處。謝宏程立馬換上長焦鏡頭,捕捉下了這個珍貴的畫面。

          “運氣絕佳!”黑頸鶴在紅原縣的產(chǎn)卵期一般集中在3至5月,謝宏程沒想到,今年竟然能在6月再次拍攝到黑頸鶴的畫面,“看來它們在紅原停留的時間變長了。”

          

        13_副本.jpg

         

          圖片由謝宏程提供

          但謝宏程今天的目標(biāo)不是黑頸鶴,而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高山杜鵑。

          眼下,正是高山杜鵑盛放的季節(jié)。抵達查針梁子景區(qū),沿著步行棧道拾級而上,能遠遠地看到山林間白色的花團。

          謝宏程打開航拍設(shè)備,拍下了一組絕美的視頻。

          在紅原,有一群用“畫面”講述查針梁子故事的人,謝宏程是其中之一。在他看來,川西的大美風(fēng)光,在紅原達到極致,而紅原的精髓,就在查針梁子。原因,就憑借著全國獨一份的長江、黃河分水嶺奇景。

          

        14_副本.jpg

         

          圖片由謝宏程提供

          長江一側(cè)的梭磨河水流湍急,氣勢洶涌;黃河一側(cè)的白河平緩流淌,九曲回腸。無人機升空,將這一動一靜盡收眼底。謝宏程只覺得胸中激情澎湃。

          而這一江一河所孕育的生命,更是攝影師們最樂于捕捉的瞬間。

          打開他的電腦相冊,除了靜態(tài)的山水,更多的是珍稀動物。漫天風(fēng)雪中的黑頸鶴、岸邊戲水的白鸛、山嶺間跳躍的白臀鹿,還有藏在草甸里的綠尾虹雉……

          “這些動物所展現(xiàn)的生命力,已經(jīng)不能用美來形容了,就像是川西高原的呼吸和心跳,震撼人心。”

          前幾年,謝宏程的工作發(fā)生變動,從學(xué)校調(diào)往縣文聯(lián)主持文化工作。在這里,他結(jié)識了更多的攝影愛好者,并組織了定期的攝影采風(fēng)活動。

          “動物需要繁衍生息,所以對環(huán)境非常敏感。它們之間的‘信息’傳遞也很暢通。這里的環(huán)境好了,它們就會‘通知’自己的同伴過來。咱們拍攝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吔,這里的野生動物數(shù)量更多了。”

          正如謝宏程所說,僅僅在查針梁子片區(qū),攝影愛好者們就已經(jīng)拍到包括黑鸛、黑頸鶴、錦雞、綠絨蒿等十余種珍稀動植物。今年5月,謝宏程更是拍到了30多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牛背鷺,這也是紅原境內(nèi)首次拍攝到牛背鷺群嬉戲覓食的畫面。

          

        15_副本.jpg

         

          現(xiàn)在,謝宏程還會時不時地回到當(dāng)初任教的學(xué)校,打印出相冊里最美、最珍貴的畫面,給孩子們講述這片土地上正在發(fā)生的故事。

          故事里,有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持久堅守,也有顧全大局的產(chǎn)業(yè)轉(zhuǎn)型,有對萬物生靈的熱愛守護,也有提升環(huán)保法律意識的深情講述,還有對這片土地絕美瞬間的生動定格。

          千百年來,以江河之名的信仰,像一顆種子深植在查針梁子的山脊,昂揚生長,世代傳序。

          

        16_副本.jpg

         

          編者按:

          查針梁子,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民間認(rèn)為是四川境內(nèi)唯一的長江、黃河分水嶺。但幾經(jīng)考證,這個說法暫無官方出處。

          無論如何,在當(dāng)?shù)啬撩裥牡祝?ldquo;江河兒女”的身份毋庸置疑。而這個身份帶來的,是傳承千百年的熱愛與責(zé)任。

          春夏之際,我們四訪川西高原,翻越雪山、漫步草地、進村入戶,對話查針梁子的“原住民”與“外來者”。一路見證江河源頭世代堅守的質(zhì)樸信仰,聆聽沿岸兒女傳唱千年的生態(tài)牧歌。

          2024年“全國生態(tài)日”之際,謹(jǐn)以此文,獻給這片土地上的每一位平凡而偉大的守護者。

          

        17_副本.jpg

          編輯:譚鵬



        相关新闻:
        国产av毛片成年动作片,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v无码中文字幕不卡一二三区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导航 日本熟妇牲交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在线播放99,国产一级无码视频,国产在线观看添荫蒂视频|www.tjnx.com.cn/ 日本熟妇牲交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在线播放99,国产一级无码视频,国产在线观看添荫蒂视频|www.zzshanglu.com http://www.tjnx.com.cn/ http://www.zzshang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