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國首艘大洋鉆探船進入調試和內裝階段
“夢想”號錨定深海探地殼
廣東廣州市南沙區(qū)珠江口,一艘巨輪靜靠在碼頭邊,上半白色、下半橙紅色,船上的鉆井架高高聳立,整艘船在晴空下分外耀眼。
這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鉆探船“夢想”號。這艘國內最大噸位的科考船去年底試航成功,現(xiàn)已進入調試和內裝階段,預計今年內全面建成。
登上“夢想”號,走進實驗室內裝現(xiàn)場,一塊塊泛著銀光的坡莫合金正鋪設到墻上。“夢想”號監(jiān)造組業(yè)務分組實驗室工程技術主管何清音,忙著用磁強計對屏蔽層仔細檢查。3000多塊共1200平方米的坡莫合金,相當于3個籃球場大小,何清音要確保坡莫合金板之間的空隙不超過1毫米,且每一片坡莫合金板要完全貼合墻面,以免影響磁屏蔽效果。
“安裝好磁屏蔽室很關鍵。大洋鉆探取得樣品后,要在屏蔽磁場干擾的實驗室環(huán)境中進行磁學實驗,從而確定地質礦產儲層的年代、探究地球動力學及地質演化過程等。”何清音介紹,“實驗室創(chuàng)新使用了全國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坡莫合金屏蔽層,對外部磁信號的屏蔽率達到99。8%,能夠保證科研實驗環(huán)境。”
作為全球面積最大的海上移動實驗室,“夢想”號的船載實驗室裝配各種精密實驗儀器超過150臺(套),目前已完成水、電、氣、風等十二大系統(tǒng)的安裝工作,即將進行實驗儀器的安裝。
“鉆探,是‘夢想’號最重要的能力。”中國地質調查局“夢想”號指揮部主要負責人周昶介紹,“鉆探的目的是鉆獲地球內部的巖心,并獲取其中蘊含的地質信息,進而解開地球深部的奧秘。”
鉆探科學領域有這樣一句話:“一萬米鉆深的難度堪比登月。”在技術創(chuàng)新和設備集成的支撐下,“夢想”號具備海域1。1萬米的鉆探能力。“這艘船致力于實現(xiàn)鉆透地殼、進入地幔層的目標,這也是命名為‘夢想’號的原因。”周昶說。
“1。1萬米的壓力,對設備、水、電、液、材料都是一個挑戰(zhàn)。”“夢想”號監(jiān)造組組長殷憲峰介紹,全船涉及主要設備303項、生產圖紙8300份、建造工序上萬道,共集結了150多家科研單位參與建設,突破10余項關鍵技術。
行走船上,創(chuàng)新之處讓人應接不暇。依托自主研發(fā)的船載巖心智能儲運系統(tǒng),巖心在船上就能實現(xiàn)自動轉運和存儲,如同“蝦從海里撈起后馬上放到冰柜里”,保證了樣品的“新鮮”程度;應用蓄能技術和閉環(huán)電網,滿載180名船員的情況下,可連續(xù)在海上工作120天,續(xù)航里程達1。5萬海里;120萬米的電纜鋪設,全面覆蓋信息化技術,實現(xiàn)了船岸智能協(xié)同。
距離船只建造現(xiàn)場不遠處,與“夢想”號配套的鉆探保障船、全球最大的海洋地質巖心庫、我國首座深水科考碼頭等均已建成,將為“夢想”號運營提供強大岸基支持。
向海圖強,需要科考利器。我國深海探測將以“夢想”號為重要平臺,構建深海地質地球物理探測和鉆探技術裝備體系,為人類認識、保護、開發(fā)海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記者 常 欽)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