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州區(qū)塔水鎮(zhèn)開禧村,有一位名叫劉仲倫的村民。自2013年開禧寺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來,他默默守護著這座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剎,用行動詮釋著責(zé)任與擔(dān)當(dāng)。
堅守 歲月中的承諾
位于安州區(qū)塔水鎮(zhèn)開禧村的開禧寺,建成于明永樂四年(1406年)。這座古剎莊嚴(yán)肅穆,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2013年3月,開禧寺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仲倫家在開禧寺附近,這座古剎陪伴著他成長。在申報文保單位之前,開禧寺曾作為村上辦公地點、大集場所,他甚至還在里面讀過夜校。“之前一到夏天,我們小娃兒都喜歡到大殿里乘涼,對這里有很深的感情。”所以,當(dāng)縣上想請住在附近的劉仲倫擔(dān)任文管員時,他滿口答應(yīng)。
成為文管員后,劉仲倫盡心盡責(zé)。一年365天每天在崗,一天繞寺巡視十余次。他每天凌晨5點多起床后,簡單收拾下就出門,沿著一條鄉(xiāng)間小路步行不到兩分鐘走到開禧寺,開始巡護文物。檢查一圈下來要走半個多小時。他幾乎每天天不亮就來到院內(nèi),遇到值夜班時,他半夜要起來幾次去院內(nèi)走幾圈,風(fēng)雨無阻。“當(dāng)文管員就要守護好這些文物,不能有一點閃失。”多年來,他與文物相互陪伴,生活早已和文物融為一體。守護開禧寺十余年間,劉仲倫的手電筒不知用壞了多少個。他告訴記者,能守到哪天就到哪天,直到走不動的那一天。他也希望能有人接替他,繼續(xù)守護開禧寺。
傳承 讓古剎魅力綻放
劉仲倫平日生活簡單,不喝酒、不打牌,也沒其他愛好,但他在寺內(nèi)并不孤獨。近年來,隨著開禧寺知名度的提升,游客逐漸增多,劉仲倫也變得更加忙碌。
除了巡護文物外,他時而掃去院里的落葉,時而給游客指路,一刻也沒閑著。有游客來時,他還會跟在后面提醒游客,防止有人亂寫亂畫或是破壞文物。有時僅有小學(xué)文化水平的他,還會充當(dāng)“解說員”,給游客講述開禧寺的歷史。“希望用這樣的方式守護好開禧寺,讓更多人了解開禧寺,領(lǐng)略它的魅力。”
這些年,劉仲倫的搭檔換了一茬又一茬,不少人都因為條件艱苦,工資太低而選擇離開。“老伴是村上婦女主任,家里的土地沒人管也租了出去,我?guī)缀醵际窃绯鐾須w。”劉仲倫打趣道,和老伴“分居”這些年,顧不上家,她雖然有點不高興,但也還是支持我做這個事。兒子在攀枝花從事建筑行業(yè),經(jīng)常勸他年齡大了不要再搞了,每年回來都想接他過去安享晚年,都被劉仲倫婉拒了,他告訴兒子,“我雖然現(xiàn)在年紀(jì)大了,但身體還算硬朗,我熱愛這份工作,只要能走得動,我就會一直照看這些國保文物。”
安州區(qū)文管所所長杜偉介紹,近年來,除了“人防”,有關(guān)方面還陸續(xù)增添了“技防”和“物防”等措施。“我們還將陸續(xù)增加科技含量更高的安防設(shè)施,以更好地保護開禧寺這一國保單位。”杜偉說。
(記者 安崢)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