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
一頂草帽、一雙草鞋、一個背影,忠誠印寸心,浩然充兩間,他就是“七一勛章”獲得者、永遠扎根于人民的“草鞋書記”周永開。新中國成立前,他冒著生命危險在川北地區(qū)開展黨的地下工作;新中國成立后,他全心全意為百姓造福,恪盡職守推動地方發(fā)展。離休后他帶領群眾植樹造林,在當?shù)亟ǔ蓢壹壸匀槐Wo區(qū),被親切地稱為“周老革命”。
周永開同志不僅是一面旗幟,更是一面鏡子。“鏡者,鑒也。”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非常重視反躬自省,無論是在得意時,還是在失意時,都始終倡導“吾日三省吾身”,在經(jīng)常性的自我反思中不斷矯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不斷為取得成功提供必要條件。作為新時代共產(chǎn)黨員,我們也要重視自我反思,學會照鏡子、正衣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習以周永開同志為代表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的先進事跡,不僅能賡續(xù)紅色血脈,更能讓我們在前進路上糾偏自省,擰緊思想閥門。
1991年離休時,周永開已63歲。“為黨工作不離休”,他決定去達州萬源縣花萼山為群眾做一些事情,帶領百姓植樹造林。如今,花萼山已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老百姓的日子也越過越好。“這些都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人民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我們共產(chǎn)黨人只要把群眾當成親人,群眾就不會把我們當外人。”周永開在踐行共產(chǎn)主義信仰的道路上,永遠把群眾放在第一位。他的群眾觀讓我不禁思考,優(yōu)秀的共產(chǎn)黨員該是什么模樣?其必曰:在感情上親近群眾,真正把群眾當作朋友、當成親人,以民憂為己憂,以民樂為己樂;在行動上融入群眾,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走下車子,多交幾個基層朋友。一言以蔽之,群眾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群眾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
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夠在革命、改革和建設事業(yè)中取得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靠的就是人民群眾。歷史經(jīng)驗表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得民心就能站在歷史正確的一方,為人民就能得到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從南湖紅船上宣告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到天安門上宣告新中國成立,從改革開放到全面脫貧建成小康社會,我們黨依靠人民創(chuàng)造了歷史偉業(yè)。同樣,周永開也是依靠群眾,才創(chuàng)造了花萼山的郁郁蔥蔥。一次他獨自野外巡護,不小心栽下近3米高的石坎,摔得頭破血流,不省人事,是9名群眾抬著滑竿,走了七八里山路,把他送到了醫(yī)院,救了他的命??梢?,黨員把群眾裝在心里,群眾就會把黨員舉過頭頂。作為新時代的共產(chǎn)黨員,在工作中務必要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如此就定能創(chuàng)造經(jīng)得起歷史、實踐、人民檢驗的實績。
對周永開而言,老去的是歲月,不變的是信仰;對我們新時代共產(chǎn)黨員,特別是青年黨員來說,迎來的是光明,不變的是奮斗。凱歌而行,不以山海為遠,乘勢而上,不以日月為限。而今,我們豪情邁步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更應汲取榜樣力量,以廣袤大地為紙張,以奮斗擔當為筆墨,在天地間書寫新的人間奇跡。
(作者單位:綿陽南山中學)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