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shè)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今日頭條
        青林口高抬戲:九代傳承的守望與隱憂
        发稿时间:2023-05-14 08:09   来源: 綿陽日報

          巡游盛況(視覺綿陽資料圖)

          聶建璋綁扎戲童

          鄧均朝打鑼引領(lǐng)巡游

          成千上萬觀眾追捧喝彩

          一張木方桌為戲臺,兩個穿袍戴冠的童男童女綁扎在高高的釬臺上,四到八個壯漢抬著聳立在方桌上的戲童巡游古街……每年農(nóng)歷二月初一趕廟會,高抬戲在江油青林口古鎮(zhèn)巡游時,鑼鼓喧天,人聲鼎沸。這場“戲動人不動”的民俗活動吸引八方游客蜂擁而至,成千上萬觀眾如癡如醉追捧喝彩的場景令人嘆為觀止!

          “龍燈現(xiàn),高抬見。”這是流傳在青林口古鎮(zhèn)的民謠。青林口高抬戲,又稱飄色、高臺,清乾隆年間傳入青林口而得名。經(jīng)過近三百年時間的沉淀與洗禮,2007年,青林口高抬戲獲得第八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藝術(shù)表演獎”;2008年,青林口高抬戲被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hù)項目。

          近日,記者走進(jìn)青林口,造訪青林口高抬戲的第八代、第九代傳承人,聽他們講述關(guān)于青林口高抬戲悠遠(yuǎn)綿長的故事和面臨著后繼乏人困境的隱憂。

          □綿報融媒記者 李春梅 文/圖

          風(fēng)光

          百年古戲引來萬千看客

          青林口偎依在王爺山與人字山相匯的懷抱里,青云溪從深山流出與潼江交匯,奔流而向遠(yuǎn)方。山環(huán)水繞、青瓦白墻的秀麗景色映入眼簾,“遠(yuǎn)山近水堪入畫”的詩句油然而生。漫步青林口,無論是村落的自然面貌還是歷史遺物,都見證了昔日的繁華,收藏著歲月的痕跡。

          如果說青林口古鎮(zhèn)是老去的時光在生命的皺褶里遺落下來的一抹天青色,那么高抬戲便是青林口古鎮(zhèn)的風(fēng)情萬種。在人們心目中,每年農(nóng)歷二月初一去青林口趕廟會、看高抬戲,那是一年中最充滿溫情的向往。

          今年3月17日,在桃花盛開的春日,人們又迎來了久違的青林口高抬戲盛裝亮相。四面八方聞訊趕來的游客,爭相涌入青林口,守一段最美的戲曲表演,做一回生活的寵兒。

          “1000多米長的街道,兩三萬游客涌進(jìn)來看,我們引路的、打鼓的都寸步難行!”說起那天的情景,青林口高抬戲第八代傳承人鄧均朝眉眼間都是掩飾不住的自豪。

          傳承口授身教贏得榮譽(yù)無數(shù)

          在古老的青林口,高抬戲見證了世間百態(tài)。近年來,青林口高抬戲先后參加省、市、地方舉辦的文化活動共40余場,曾榮獲第八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藝術(shù)表演獎”等,深受觀眾的喜愛。青林口高抬戲先后被央視、川臺等央省媒體宣傳報道。

          據(jù)鄧均朝介紹,高抬戲自清代乾隆年間由閩粵地區(qū)移民帶入江油,有別于傳統(tǒng)的舞臺表演,是以藝術(shù)手段將民間傳說中的故事物化為鮮活的藝術(shù)形象,把戲劇造型與民間綁扎工藝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即將高竿雜技巧妙地運(yùn)用在高抬戲中,并以戲劇片段的形式“定格”于“高臺”之上,再以人力將其托起以供觀膽。

          受川劇影響,高抬戲所扮演的戲文大都是川劇折子戲,如《秋江》《踏傘人》《白蛇傳》《西游記》《穆桂英》等片段。隨著時代更迭,高抬戲也有所創(chuàng)新,如青林口第二屆桃花節(jié)巡演時所表演的《青林桃花仙》。

          高抬戲最特別之處,是巧設(shè)“機(jī)關(guān)”將劇中人物“懸于空中”,造成角色與角色之間若即若離,給觀眾以強(qiáng)烈的視覺沖擊,飄然若仙,頗具浪漫。一臺戲?qū)⒁粚Ω鞣N戲劇造型裝扮的童男童女固定于鐵杵之上,巧妙地將鐵杵下半截隱藏于戲劇服飾里,鐵杵上方的女童腰裙下露出三寸金蓮繡花鞋,以金雞獨(dú)立的優(yōu)美舞姿站在刀、槍、劍、戟或其他道具上。除了臺上的童男童女有獨(dú)特的造型服裝,抬高抬的漢子也都身穿色調(diào)統(tǒng)一的川劇武生短打服裝。

          高抬戲的綁扎過程十分復(fù)雜,要經(jīng)過11道工序,才能將造型別致、工藝精巧、賞心悅目的特點(diǎn)展示出來,同時能將演員固定在高臺上保證其安全,并能為觀眾帶來美的視覺沖擊。鄧均朝表示,到目前,高抬戲的綁扎技藝仍然由老藝人一代代的口授身教,充分保持這一傳統(tǒng)節(jié)目的原生態(tài)形式。

          隱憂后繼乏人面臨斷代困境

          從16歲在戲臺上唱小生與川戲結(jié)緣,到年近八旬依然帶病堅持親自上場綁扎高抬戲、給戲童畫妝、敲鼓打镲,鄧均朝笑稱自己就是“戲瘋子”:“我就是為戲而生的,我要做的就是把高抬戲手把手教給后一輩人,把它傳得久一點(diǎn),知曉的人多一點(diǎn)。”

          “把祖先傳下來的好東西繼續(xù)傳下去,這是我們后人的一份責(zé)任,一份擔(dān)當(dāng)。”聶建璋是青林口的一位普通農(nóng)民,也是青林口高抬戲第九代傳承人。他從10歲起,就被選中扮演高抬戲的角色,20多歲跟隨父親及師傅鄧均朝學(xué)習(xí)綁扎高抬戲,40多年來,讓他對高抬戲充滿了難以割舍的感情。

          隨著時代變遷,青林口高抬戲雖幾經(jīng)變革走向全國,并且深受群眾喜愛,但讓聶建璋困惑的是,它的發(fā)展?fàn)顩r卻令人擔(dān)憂,尤其是年輕人外出打工都不在家,讓高抬戲傳承出現(xiàn)了“斷代”。

          說到傳承,聶建璋頗為無奈,因為是“散兵”狀態(tài),每次組織高抬戲巡游都要四處找人,忙得眉毛胡子一把抓。“青林口高抬戲的綁扎需要多年功夫,學(xué)起來很辛苦的,因為沒有經(jīng)濟(jì)效益,現(xiàn)在年輕人都不愿學(xué)。”聶建璋感慨,資金短缺、后繼乏人……這些都是制約青林口高抬戲傳承的因素。

          然而,聶建璋相信,流傳近三百年的青林口高抬戲既然如此受到群眾喜愛,那就一定有傳承下去的理由,就像山野的一朵小花,年復(fù)一年,微小卻芬芳。

        編輯:李志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
        国产av毛片成年动作片,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v无码中文字幕不卡一二三区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导航 日本熟妇牲交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在线播放99,国产一级无码视频,国产在线观看添荫蒂视频|www.tjnx.com.cn/ 日本熟妇牲交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在线播放99,国产一级无码视频,国产在线观看添荫蒂视频|www.zzshanglu.com http://www.tjnx.com.cn/ http://www.zzshang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