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今日頭條
        綿陽糧藝傳承人潘德貴的跨界文化試驗 用200種水稻種子制作24節(jié)氣圖
        发稿时间:2023-04-09 08:09   来源: 綿陽日報
          摘要:前不久,200余種水稻種子從湖南張家界寄送至涪城區(qū)豐谷鎮(zhèn)鑫田糧藝傳習所。鑫田糧藝傳承人潘德貴將以這批水稻種子為原材料,制作成24節(jié)氣圖。

         

        潘德貴向志愿者介紹自己收集的種子

          前不久,200余種水稻種子從湖南張家界寄送至涪城區(qū)豐谷鎮(zhèn)鑫田糧藝傳習所。鑫田糧藝傳承人潘德貴將以這批水稻種子為原材料,制作成24節(jié)氣圖。

          這次主題創(chuàng)作,潘德貴將其稱為“一次跨界的文化試驗”,并試圖探索在創(chuàng)作中保留植物種子的活性,尋找五谷雜糧鑲嵌技藝與植物種子留存、傳播農耕文明的新模式。

          小鎮(zhèn)上的農耕圖

          走進位于涪城區(qū)豐谷鎮(zhèn)大西街的老糧庫,一個外表看起來很破舊的建筑門前,掛著“鑫田糧藝傳習所”的牌子,這里也是潘德貴的農耕文化博覽館。

          推開稍顯斑駁的木門走進屋子里,四面墻上掛著潘德貴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糧藝畫,以毛澤東詩詞作品最多,還有他的代表作品《農耕圖》《豐谷井記憶》系列作品。一個長方形的木板臺面上,20多個玻璃瓶里裝著各色作物的種子,還有融合木藝與糧藝鑲嵌完成的《黃鶴樓》《岳陽樓》模型。

          隔壁的房屋里,陳列著潘德貴多年來收集的農業(yè)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有現(xiàn)在難得一見的水車、風車、犁耙等,還有多年前糧站計量、驗級的工具。一側的臺階上,有序地擺放著剛收獲的農作物種子標本。

          今年65歲的潘德貴,從事糧藝畫創(chuàng)作超過20個年頭。在他看來,糧藝畫創(chuàng)作的過程,是對農耕文明的一次全新呈現(xiàn)。但在長期的文化傳承中,他發(fā)現(xiàn)很多城市出生的孩子,并不知道植物的種子是怎么來的,甚至還聽到有人說,“吃的糧食和蔬菜,都是從超市來的”,這讓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2018年底,潘德貴將豐谷老糧庫兩間廢棄的庫房租賃下來,拿出多年的積蓄,將這里建設為鑫田糧藝傳習所,以動態(tài)、靜態(tài)結合的方式,開展鑫田糧藝制作技藝的傳承、展示和農耕文明體驗,以自己的方式構建全新的“農耕圖”,以此傳播農耕文明。

          后院的試驗田

          幾天前,記者見到潘德貴時,他與幾位志愿者正在農耕館后院對收到的200余種水稻種子進行分類整理。

          屋后的小院,是潘德貴的農耕文化“試驗田”。小院兩側和山坡上,種植了油菜和一些時令菜蔬及花草,流淌出濃濃的清香。一塊新翻的地塊,剛剛種下玉米和豇豆。

        潘德貴與志愿者整理水稻種子

          從2020年開始,潘德貴將屋后的空地開墾出來,根據節(jié)氣種植當季作物。從播種到收獲,不施肥、不打農藥,全程澆灌雨水,嘗試原生態(tài)的種植模式,幾年下來收效還不錯,有的種子流轉了出去,更多的種子都作為創(chuàng)作材料,成為一幅幅精美的糧藝畫作品。

          那些作物的種子,多是他在各地鄉(xiāng)村收集的,也有的是通過民間公益組織漂流而來。到目前,他收集的作物種子超過1000種。這些種子,他根據作物的不同節(jié)氣,先后在后院進行種植,以此豐富糧藝畫創(chuàng)作的選材。

          后院試驗田的更大功能,是滿足公眾對農作物的認識。幾年來,潘德貴將自己的創(chuàng)作收益全部投入進去,但依然難以緩解資金的壓力,傳習所的建設緩慢。但在建設過程中,不斷有城里的家長帶著孩子慕名前來體驗糧藝畫。

          每當那時,潘德貴總會刻意引導他們走進后院參與播種、觀察作物的生長,也教他們識別不同作物的方法,講解各種作物的特性與季節(jié)時令。

          這個過程,雖然會耽擱創(chuàng)作,但潘德貴卻感到很滿足:“讓更多的人認識農耕文化。”這也是他的初衷。

          跨界的文化試驗

          潘德貴的創(chuàng)作與試驗,引起一個老種子漂流的民間公益組織關注。經過幾次接觸,雙方建立起“種子互換”的漂流合作。

          這次收到的200余種從湖南張家界寄來的水稻老種子,出自當地一家農業(yè)產業(yè)基地的老種子漂流館,是雙方在種子漂流合作基礎上的再次合作。這些種子有的在全國各地都有種植,但也有不少種子的名字則顯得很陌生,比如藥稻、紫紅稻、農青、小粒紅、黑大穗等。

          潘德貴介紹,根據對方的要求,他將以這批水稻種子為原材料,根據種子的自然色彩,采用糧藝鑲嵌工藝,創(chuàng)作一批以水稻為主題的24節(jié)氣圖,將植物的種子保存在畫中,供對方在農業(yè)生產基地進行陳列展示。

          根據約定,對方將在位于成都、張家界的基地,分別為潘德貴提供一個糧藝畫傳承展示空間,邀請他不定期前去展示糧藝鑲嵌技藝,為游客提供互動體驗,以動態(tài)、靜態(tài)相結合的方式,傳播民間文化與農耕文明。

          這次創(chuàng)作,對潘德貴而言屬于一次“跨界”的嘗試。一是地域上的跨界,通過這次創(chuàng)作推動鑫田糧藝制作技藝與文化形態(tài)實現(xiàn)更大范圍的傳播。再則是形式上的跨界,在這次主題創(chuàng)作中,他將探索能否在糧藝畫創(chuàng)作中保持植物種子的活性,以糧藝畫為載體,讓植物的種子“不僅僅存在于農村,而是走進千家萬戶”,更廣泛地普及農耕文化。

          (綿報融媒記者 張登軍 文/圖)

          編輯:譚鵬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
        国产av毛片成年动作片,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v无码中文字幕不卡一二三区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导航 日本熟妇牲交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在线播放99,国产一级无码视频,国产在线观看添荫蒂视频|www.tjnx.com.cn/ 日本熟妇牲交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在线播放99,国产一级无码视频,国产在线观看添荫蒂视频|www.zzshanglu.com http://www.tjnx.com.cn/ http://www.zzshang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