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國內
        【四川書畫地圖·知識閃卡】廣元篇|《青川木牘》:被視為年代最早的古隸標本
        发稿时间:2022-08-02 10:08   来源: 四川新聞網
          摘要:1980年出土于青川縣郝家坪第50號戰(zhàn)國墓的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的《青川木牘》,書于秦武王二年至四年(公元前309年-307年)。

          點擊圖片查看原圖

          1980年出土于青川縣郝家坪第50號戰(zhàn)國墓的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的《青川木牘》,書于秦武王二年至四年(公元前309年-307年)。木牘為楠木,長46厘米,寬2.5厘米,厚0.4厘米。牘文正文三行,121字,背面文字與正面頗有聯(lián)系,但殘損過甚,多不可識,僅識上端部分,直書四行33字。木牘正面記載了秦武王二年,王命丞相戊更修《田律》等事,背面為與該法律有關的記事。據《史記·秦本記》載,秦惠王九年滅蜀,秦武王二年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為左右丞相,甘茂即牘文所書之“戊”,茂、戊古通。背面為“四年”補記事項。以風格求之,二者非一時之作,字為早期隸書。此牘現藏青川縣文化館。

          需要非常注意的是,《青川木牘》的古隸書體與秦國統(tǒng)一中國前的石鼓文以及統(tǒng)一中國后的李斯小篆都毫無相似之處。這說明,周秦以來的篆書、金文及石刻文字是當時文字的精華,但那是貴族化了的工藝美術字,真正普遍流行的書寫文字是竹簡書,由于竹簡的材質影響書體的變化,使字體逐漸演變?yōu)楸夥叫危@是漢代隸書結構形成的淵源所在。因此,《青川木牘》被視為年代最早的古隸標本,是具有代表性的先秦簡。應系目前我們所見最早的秦系署書范本,同樣為秦官方使用古隸書寫律令、公文的最早一例。

          《青川木牘》的隸書字形不拘一格,起筆、中筆、收筆富于變化,點面有明顯的起伏,出現了波挑的筆意。用筆輕、重、疾、徐,映現出點畫之間的連帶和呼應關系。筆畫剛、柔,肥、瘦,極盡變化。作為大篆快寫趨向隸書的過渡期作品,青川木牘還夾雜著許多篆體字,顯示了與其隸變母體(同時代金文)的一致性和延續(xù)性。木牘簡率的用筆意識和參差不齊的天然美感與金文所具有的嚴整、勻衡對稱、凝重等美感已大相徑庭,展示了與金文審美系統(tǒng)完全不同的書法語言和審美模式。篆法隸勢,是一種介于篆隸之間的新體,通常稱謂古隸。細而讀之,筆力沉靜,結體嚴謹,章法已破篆書之板滯,顯示出清麗勁秀的書風與氣格,為后面分書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青川木犢的斷代結論是書于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比著名的成冊于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的天水秦簡和大致成冊于秦昭襄王元年(公元前306年)至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的云夢秦簡時間更早,青川木犢,以及天水秦簡、云夢秦簡代表了秦代以及更早的一些時期真率自然的民間風格。它上承侯馬盟書、楚簡、楚帛書等先聲,更加明顯地體現由篆入隸的變幻軌跡。它直接影響了馬王堆帛書、西漢簡書乃至摩崖、石刻泉書的出現和成熟,是標志著古今文字根本性變革的書法作品,展示了隸書的起源和發(fā)展的情況,是了不起的考古發(fā)現,是重要的一件歷史文物。

          《青川木犢》不是我國最早的墨跡,比它的產生還早的還有《侯馬盟書》等等,不過它卻是由篆向隸演變的過渡性字體的力作,它比贏政滅六國統(tǒng)一中國要整整早了88年,它們既是作為后來隸書發(fā)展定型的源頭和依據,也同時對篆書創(chuàng)作產生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它是中國美術名作之一。

          資料來源:唐林《四川美術史》及相關文章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
        国产av毛片成年动作片,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v无码中文字幕不卡一二三区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导航 日本熟妇牲交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在线播放99,国产一级无码视频,国产在线观看添荫蒂视频|www.tjnx.com.cn/ 日本熟妇牲交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在线播放99,国产一级无码视频,国产在线观看添荫蒂视频|www.zzshanglu.com http://www.tjnx.com.cn/ http://www.zzshang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