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5月18日電(記者桂娟、袁月明)在第46個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國家“十三五”重點文化工程、位于河南洛陽的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正式面向公眾開放。
隋唐大運河始建于公元605年。洛陽作為隋唐大運河的中心和樞紐城市,至今還保存著通濟渠(洛陽段)、含嘉倉、回洛倉等大量珍貴的運河遺產。
2014年6月,含嘉倉160號倉窖遺址和回洛倉遺址作為中國大運河的典型遺產,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據(jù)悉,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經(jīng)過18個月的建造,整體以“運河源、隋唐韻、河洛技”為設計理念,占地約47.7畝,建筑面積約3.3萬平方米,展廳共有三層,展出了近400件(套)大運河相關文物精品,包括西周回字紋青銅鼎、唐三彩天王俑、含嘉倉19號窖刻銘磚,洛陽運河一號、二號古沉船等。
除文物展陳外,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還設計了豐富多樣的互動多媒體環(huán)節(jié),將現(xiàn)代科技與古老文物結合,向公眾生動闡釋大運河遺產的文化底蘊與深刻內涵。
“希望通過我們的展覽,喚醒大家對大運河文化遺產的歷史記憶。”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宣教部主任馬國哲說。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