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財經
        地標農產品,如何促共富?
        发稿时间:2022-05-10 09:34   来源: 農民日報

          自從“高質量發(fā)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qū)”花落浙江,這塊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的熱土就竭盡全力在探尋各種跑道。有的提出組團式、片區(qū)化發(fā)展,有的打造全品類區(qū)域公用品牌,還有的部署發(fā)動村企結對、山城協作。最近,浙江省蘭溪市舉起“地標富農”旗幟,希望錨定地理標志農產品推動共富進程。

          蘭溪地處浙中,是遠近聞名的農業(yè)大市。近年來,該市利用獨特資源優(yōu)勢,積極打造“地標”金名片,為農業(yè)轉型升級、農民增收致富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據了解,蘭溪共有6個地理標志農產品,總數排浙江全省第一。除了剛起步的蘭江蟹,其他5個地標農產品均屬種植業(yè),面積占蘭溪全市種植業(yè)的20.8%,但產值占比卻達到31.2%。

          蘭溪將共富跑道鎖定“地標”,出發(fā)點自是不難理解。但在新的背景條件下,蘭溪究竟如何推動“地標富農”?記者專題調研后,將其做法概括為“提低擴中”法。

          提低——

          通過果園流轉推動散戶“借船出海”

          4月中旬,枇杷開始由青泛白。按時令,露天枇杷要再過一個月才能上市,而霓虹山村果香農場場主周慶權的枇杷種在大棚里,比露天的要早半個月入市。這一時間差足以讓其產品身價倍增。

          “枇杷最怕受凍,特別是在花期,能讓果農‘顆粒無收’。有了大棚,不僅能讓枇杷提早上市,還能避免凍害、花腐、裂果等情況發(fā)生。”正是基于種種考量,周慶權下了狠心,投入100多萬元,建起1萬平方米大棚,還配套了智能化管理系統。

          周慶權的農場共有60余畝地,一半大棚,一半露天,效益相差一倍多。效益雖然誘人,大棚的投入卻讓許多人“望而卻步”:山坡地上蓋大棚,每畝成本就得12萬元。即使政府有補貼,個人只需承擔一半,普通散戶也無法承受。

          霓虹山村種有2000多畝枇杷,看上去整體規(guī)模不小,但大多數是兼業(yè)農戶。一家三五十棵果樹,平日里粗放管理,收獲后提籃小賣,隨行就市,價格不具優(yōu)勢。可蘭溪的散戶、小戶基數多,既不可能指望他們成為中堅,又不可能丟下他們不管。唯一出路就是,確保其在有穩(wěn)定收入的前提下,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融入現代農業(yè)發(fā)展進程。

          蘭溪的“提低”流轉有兩法:一方面,鼓勵連地帶樹流轉,租金有的5年一漲,有的一次性支付,農戶無需憂心管理和銷售,除去收租金之外,平日里還能打些零工;另一方面,出臺政策,將一批有意愿、有能力的散戶培育成大戶,再通過組織化帶動,扶上馬后送一程。

          蘭溪農業(yè)農村局局長趙慶鴻認為,只有適度規(guī)模經營,經營者才肯多投入、用心管理,有充足意愿提品質、打品牌。有了這批“領頭羊”,小散戶才得以“借船出海”。而政府所出臺的推動標準化、設施化、品牌化等政策,也能依靠這支隊伍得以更好落地。

          馬澗鎮(zhèn)下杜村捷足先登,已成為設施化栽培楊梅的“大本營”,面積超過1500畝,占全省大棚楊梅的近七成。盡管政府補貼未及每畝15萬成本的零頭,可沖著能賣高價,一座座白色大棚近來先后崛起,成為下杜村的標志。

          “如果沒有政府背后推動流轉,適度規(guī)模經營就無法實現,散戶的收入也就無法保證。”陶奉源是馬澗新農夫果蔬專業(yè)合作社的理事長,自己旗下130多畝大棚,身后帶著一批幾十畝規(guī)模的主體,“我們出精品、打高價、立標桿,其他果農自然也能看漲,愈發(fā)重視品質,形成良性循環(huán)。”

          陶奉源向記者算了筆賬:“流轉楊梅山,一畝年租金2000元到4000元不等,另外日常管理要請人,每年勞務支出120萬元,農民閑余時再打些零工,收入比個人種劃算得多。若決意自己種,跟著我們標準化生產,效益也頗為可觀,只要品質上乘,收購價都比市場要高出30%。”

          46歲的李興盧原是陶奉源手下的管理工人,3年前“自立門戶”,從別的農戶處流轉來200多棵楊梅樹。租金按棵算,每年150元,再加上自家100多棵樹,蓋起了10畝大棚。平日里就靠夫妻倆打理,一部分自銷,最精品的則賣給陶奉源。過去,年收入10多萬元,現在辛苦些,但足足翻了一倍多。

          擴中——

          通過創(chuàng)建區(qū)域品牌帶動規(guī)模主體“水漲船高”

          受疫情影響,一年一度的蘭溪枇杷文化節(jié)眼看著無法舉行。但今年恰恰是大年,蘭溪枇杷的產量估計在兩萬噸,銷售問題顯得相當棘手。記者采訪當天,蘭溪市政府辦正在召集農口、商務、宣傳等部門緊急磋商對策。

          討論結果:一方面,抓緊時間發(fā)動工會、商會、鄉(xiāng)賢等群體,進行內部消化;另一方面,由政府邀請網紅直播,加大線上營銷力度,并免費為市場主體提供統一包裝;與此同時,聯系落實加工企業(yè),進行托底收購。

          在蘭溪看來,規(guī)模經營主體盡管是“地標”產業(yè)發(fā)展的中堅力量,他們可以通過企業(yè)品牌、產品品牌實現溢價,但同時也投入大、風險大,尤其是面對疫情,散戶的損失往往可以忽略不計,但規(guī)模經營主體則可能“傾家蕩產”。

          蘭溪的“擴中”之策是:由政府出面打造區(qū)域公用品牌,并且通過辦節(jié)慶、搞推介、跑展會,來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帶動規(guī)模經營主體拓展市場、提高溢價。“規(guī)模經營主體最需要品牌營銷服務,而政府恰恰在整合資源、搭建平臺、組織活動、擴大傳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趙慶鴻認為。

          據了解,蘭溪枇杷文化節(jié)至今已連續(xù)舉辦11年,每年都能吸引將近10萬名游客。為了充分挖掘地標文化,奇思妙想不斷:可不僅是搞采摘,還輔以與枇杷有關的詩詞、書法、繪畫、攝影,并通過現代化、時尚化方式表達,以此將特色文脈與現代生活相鏈接。

          相比之下,蘭溪楊梅節(jié)歷史更長,影響力也更大。早在2005年,蘭溪就舉辦觀光游和文化節(jié),后來還把省里的“六月楊梅紅”活動引至本土,并連續(xù)多年帶著梅農去上海、香港、北京等大城市辦推介會。現在,“五十里楊梅長廊”聲名鵲起。馬澗鎮(zhèn)從事楊梅產業(yè)的農民,其收入是全市農民人均的2.6倍。

          蘭溪六大地標中,蘭江蟹最為年輕。短短3年時間,這只絕跡近20年的螃蟹,就在一片競爭紅海中沖出,成為一匹“黑馬”。深究其快速“出圈”的原因,離不開“蘭江蟹王”爭霸賽。這場比賽放在“蟹仙”李漁的家鄉(xiāng)夏李村,正是由政府出面傾情策劃實施。

          “鴻鵬生態(tài)農業(yè)”的老板孫華斌在赤溪街道柳塘村投資養(yǎng)蟹。讓他意想不到的是,自己根本無須跑市場,未及開捕,就已被訂走大半。“政府的‘蘭江蟹’品牌打得越響,我們企業(yè)就越多受益。這就像是‘水漲船高’。”

          接下來,蘭溪計劃大力扶持稻蟹共養(yǎng)模式。不出意外,兩年內,一個規(guī)模超5000畝的蘭江蟹養(yǎng)殖示范集聚區(qū)就將呼之欲出。

          轉型——

          通過產業(yè)數字化實現轉型升級“背水一戰(zhàn)”

          地標品牌盡管名氣大,富農效應也顯著,但畢竟蘭溪地處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發(fā)展空間更是十分有限。如何找到共富的新增長極?蘭溪背水一戰(zhàn),試圖利用產業(yè)數字化來突破瓶頸,獲得地標產業(yè)整體轉型升級。

          今年,蘭溪啟動“五大會戰(zhàn)”。蘭溪市政協主席范冬巖領命擔任“改革創(chuàng)新爭先大會戰(zhàn)”的指揮長。在他看來,“地標富農”跑道中,數字化作用不可小覷。通過產業(yè)數字化,不僅可發(fā)揮其管理工具帶來的便利,更將實現多跨協同、系統重塑,來破解體制機制障礙,讓地標品質把控更穩(wěn)定、品牌管理更規(guī)范、聯農帶農更廣泛、綜合效應更突出。

          在七星山名果莊園,記者看到,巨大的電子屏幕上,從溫光濕,到水肥、病蟲等數據一覽無余。因為有了設施大棚,智慧農業(yè)具備用武之地,“莊主”湯友貴的拿手好戲便在于此:只需要一部手機,便能精細管理整個果園。“產品硬不硬,不光有口感為證,還有數據作支撐。二維碼一掃,生長信息了如指掌。”

          在蘭溪,像湯友貴這樣利用數字化手段進行生產、營銷管理的,絕非個例。記者采訪發(fā)現,很大一部分規(guī)?;洜I主體,都在政府產業(yè)項目如“地理標志保護工程”“現代農業(yè)園區(qū)建設”等支持下,實現了生產成本的降低、農業(yè)資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產品質量的提高、品牌影響力的提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計算機技術、通訊和網絡技術、自動化技術等諸多高新技術,已經開始進入地標產業(yè)的田間地頭。傳統的“靠天吃飯”的場景漸漸成為過去式。

          但數字化改變的只是生產流程,保證的只是產品品質,要真正實現產業(yè)數字化,還必須將積累的海量數據加以充分利用,為品牌營銷賦能。為此,蘭溪計劃推出“產業(yè)品牌成長指數”。該指數將在楊梅產業(yè)先行先試,再復制借鑒到其他5個地標產業(yè)。

          據介紹,品牌成長指數將包括品質、營養(yǎng)、安全、消費者評價等指標,既作為質量和市場晴雨表,讓生產者和管理部門一眼明白短板所在,洞察發(fā)力方向,又面向消費者,為其選購提供參考,形成市場倒逼。

          品牌化與數字化的雙輪驅動,已讓湯友貴嘗到甜頭。去年,他的精品楊梅賣到120元一斤,還供不應求。其做法就是讓數據為品牌說話。

          “屆時,組織化、品牌化、數字化將形成‘三化互動’。一方面,推動土地、果園流轉,大力扶持村集體經濟和規(guī)模主體發(fā)展;另一方面,則以村為基本單元,打造全域全產業(yè)共建共享的共富模式。”范冬巖表示,待楊梅的產業(yè)大腦和產業(yè)品牌成長指數成熟后,將借鑒復制到其他五大地標產業(yè)。

          根據計劃,通過未來三年試點,蘭溪將走出一條“地標富農”系統化解決路徑。屆時,這6個地標農產品的一二產值有望達到14億元,帶動村集體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村所占比例從25%提高到80%,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速超過10.2%。

          編輯:譚鵬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
        国产av毛片成年动作片,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v无码中文字幕不卡一二三区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导航 日本熟妇牲交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在线播放99,国产一级无码视频,国产在线观看添荫蒂视频|www.tjnx.com.cn/ 日本熟妇牲交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在线播放99,国产一级无码视频,国产在线观看添荫蒂视频|www.zzshanglu.com http://www.tjnx.com.cn/ http://www.zzshang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