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吳浩
2021,時光荏苒,風華正茂。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一幅治蜀興川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無論平原高原、河谷山丘,全省26369個建制村轉入同一個發(fā)展主題“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帶著全面小康的滿心歡喜,巴蜀兒女奔上了逐夢共同富裕的新生活;
在海拔4410米的稻城縣海子山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一群科研工作者正用“國之重器”挑戰(zhàn)宇宙線起源的世紀謎題,錦屏電站地下2400米的實驗室里,還有一群人在等待著暗物質粒子造訪;
剛剛,時速350公里的西渝高鐵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繼已啟動建設的成達萬、成自宜、成渝中線、渝昆高鐵之后,又一條鐵路大動脈將穿越巴山蜀水,進一步改寫和完善四川高鐵版圖;
多年難辦的房產證辦下了,孩子入園父母養(yǎng)老有了新選擇,更多救急救命的藥納入醫(yī)保報銷,不再讓年末討薪阻擋回家的路……一件件小事、實事,訴說著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溫暖;
……
這一年,幅員48.6萬平方公里的四川,可以見證到科技和產業(yè)的新高度,可以預料到前進和飛躍的新速度,更可以感受到激蕩人心和溫暖人心的人間熱度。
新征程上,每一次突破都少不了千辛萬苦的磨礪,但紅色土地上的四川兒女對不斷取得新勝利卻無比自信,因為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這種信念,早在歷史深處就被點燃:四川的百年滄桑巨變,正是中國共產黨苦難和輝煌歷史的生動縮影。
這種信念,經偉大實踐淬煉而熠熠生輝: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治蜀興川的恢弘篇章不斷被刷新。
這種信念,因黨史學習教育催生偉大升華: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全省黨員干部群眾正滿懷信心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勠力同心開創(chuàng)美好未來。
淬煉思想洗禮精神
以強烈進取之心走好新的趕考路
2022年即將到來的時候,國道351夾金山隧道開工了。項目建成后,通行時間將由原來的1個小時縮短至10分鐘。
迎著飛揚的小雪,寶興縣達維鎮(zhèn)夾金村村民楊靜難掩激動:“以后土特產往外銷售更加便利了。”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夾金村支部書記李平道出期待:“希望以后冬季也能吸引更多游客。”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指出,紅軍長征是20世紀最能影響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充滿理想和獻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氣譜寫的人類史詩。
這樣從黨的歷史中汲取的精神力量和智慧養(yǎng)分,澆灌在了天府之國的各處——
在腳下,有達維會師橋、會師紀念碑,它們和四川眾多的紅色資源一起,進入了去年出臺的《四川省紅色資源保護傳承條例》保護范疇。
往西,川藏鐵路四川段全線建設現場推進會剛剛召開不久,新都橋至金沙江段的開工,標志著四川朝著攻克“天塹”、打通“天路”的目標全面進軍,川藏鐵路四川段進入全線建設的新階段。
跟上速度。1月10日,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成昆鐵路復線)冕寧至米易段開通運營,涼山始發(fā)了首趟動車,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qū)、已擺脫絕對貧困的涼山州,正式步入動車時代。
大涼山邁入“動車時代”。
保持溫度。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黨中央決定首次頒發(fā)“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我省向52萬多名黨齡達到50年、一貫表現良好的健在黨員頒發(fā)了紀念章,激勵一代一代共產黨人堅定信念、砥礪前行。
黨史學習教育中,四川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淬煉思想、洗禮精神,堅定了信仰信念、增強了理論自覺、提升了政治意識、強化了宗旨觀念、激發(fā)了奮斗熱情、明確了使命責任,凝聚了走好新的長征路的磅礴力量。
立足全國大局謀劃
為全川發(fā)展一域爭光,為國家富強全局添彩
“金沙水拍云崖暖”。
2021年6月28日,全球在建規(guī)模最大、單機容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水電工程——白鶴灘水電站首批2臺機組投產發(fā)電。“金沙水拍云崖暖”。80多年前,這里見證了中國人民排除萬難的萬丈豪情;80多年后,這里見證了川人“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接續(xù)奮斗精神。
白鶴灘水電站俯瞰。
黨史學習教育中,四川立足全國大局,堅定歷史自信、把握歷史主動,用行動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實際成效,既為全川發(fā)展爭光,又為國家富強添彩。
在落實國家戰(zhàn)略方面,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成勢見效:2021年9月26日,成渝中線高鐵建設全面啟動,正線全長292公里,設計時速達到350公里;同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大常委會、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同步召開座談會。川渝兩地生態(tài)環(huán)境領域第一部協同立法——《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條例》和《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嘉陵江流域水生態(tài)環(huán)境協同保護的決定》,于2022年1月1日起同時施行......
在科技創(chuàng)新領域方面,四川明確了“兩頭抓”的路徑,即:一頭抓國家戰(zhàn)略科技力量建設,一頭抓產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和全社會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已經有碩果結出,2021年12月23日,院士專家齊聚天府新區(qū)興隆湖畔,見證天府永興實驗室正式揭牌成立。這是我省打造戰(zhàn)略科技力量的重大科技創(chuàng)新基地,爭創(chuàng)國家實驗室的“預備隊”。
在實現雙碳目標方面,四川確立了綠色低碳優(yōu)勢產業(yè)的引領地位,其中的清潔能源發(fā)展快速。目前,四川正大力推進天然氣(頁巖氣)勘探開發(fā),實施國家天然氣(頁巖氣)千億立方米級產能基地建設行動,建設全國最大的現代化天然氣(頁巖氣)生產基地。
在推進高質量發(fā)展方面,去年,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構建高質量發(fā)展的現代化體系,四川將從九個方面發(fā)力。
牢記“國之大者”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才能把準方向、抓住要害、行穩(wěn)致遠。一年來,四川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自覺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的高度,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從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出發(fā)考慮問題,將“國之大者”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推動開好局起好步
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成果
續(xù)寫百年黨史新華章,我們都是趕考者;創(chuàng)造民族復興新輝煌,我們都是答卷人。我們必須把學習黨史作為終身課題,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
一年來,四川各項事業(yè)發(fā)展開新局成效顯著,順利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穩(wěn)增長——
四川鮮明提出了“科學精準抓防控、戴好口罩抓發(fā)展”。1月4日,元旦節(jié)后上班第一天,我省2022年第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此次集中開工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00個、總投資2322億元,涉及基礎設施、現代產業(yè)、民生及社會事業(yè)等領域,將進一步助力四川經濟運行保持穩(wěn)中加固、穩(wěn)中向好、穩(wěn)中提質的良好態(tài)勢。
促協調——
“一干多支、五區(qū)協同”深入推進。去年11月26日,又一個由國家層面批復的都市圈——成都都市圈誕生了。以成都為中心并涵蓋德陽、眉山和資陽共計3000萬人的區(qū)域內,將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
類似的好消息不斷。2021年,西昌市、簡陽市成功躋身全國百強縣,四川10個區(qū)入選2021年全國百強區(qū)。與此同時,4個省級新區(qū)——宜賓三江新區(qū)、成都東部新區(qū)、南充臨江新區(qū)、綿陽科技城新區(qū)亦發(fā)展勢頭強勁。
強產業(yè)——
國資國企改革取得新突破,蜀道集團于2021年5月28日揭牌成立,總資產超9100億元,在交通基礎設施設計施工建設領域具有全球競爭力。還有新組建的四川省自然資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將著力打造自然資源領域龍頭企業(yè)。
擴開放——
6月27日,繼上海、北京之后,成都成為中國大陸第三個擁有雙國際樞紐機場的城市——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迎來了首航時刻。該機場是國家“十三五”期間規(guī)劃建設的最大民用運輸樞紐機場項目,更是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國家戰(zhàn)略的重要支撐。
俯瞰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何海洋 攝
開放的腳步越來越快,過去這一年,土耳其駐成都總領館獲批設立,尼泊爾、智利駐成都總領館相繼開館。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聚焦走好新的趕考之路,不斷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四川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正奮力書寫新時代天府新畫卷。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