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wǎng)訊 紅色資源是鮮活的歷史,也是黨史學習教育最生動的教材。連日來,我市各地充分利用紅色資源,講好黨史故事,以史育人、以情感人,引導廣大群眾不斷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紅色資源是“富礦”。綿陽具有豐富的紅色資源,是“兩彈一星”精神、三線精神、抗震救災(zāi)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等偉大精神重要凝結(jié)地,各地各部門用好家門口的紅色資源,開展主題活動,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
“兩彈城”為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機關(guān)舊址,自1969年院部機關(guān)從青海搬遷至此,歷經(jīng)23年,孕育出“兩彈一星”精神。近日,市人民檢察院組織黨員干部到“兩彈一星”梓潼紀念館開展“學百年黨史、鑄忠誠檢魂”主題黨日活動,通過參觀展覽、聆聽講解、重溫入黨誓詞等,進一步激勵檢察干警在新時代新起點砥礪前行。
“結(jié)合今年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兩彈一星’干部學院專門開設(shè)了老一輩科技工作者講‘兩彈一星’故事、反映‘兩彈一星’研制工作者故事的情景劇《英雄豐碑》、‘兩彈一星’人物訪談等課程,多角度了解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光輝歷史,進一步加深對黨史的理解和認識,凝聚起為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的磅礴力量。”“兩彈一星”干部學院相關(guān)負責人表示,目前,“兩彈一星”干部學院通過情景劇《英雄豐碑》,以及其他各類黨史培訓形式,培訓縣內(nèi)外黨員干部1500多人次。
再次喊出那鏗鏘的誓詞,在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實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中,重溫革命先烈的艱苦奮斗與浴血奮戰(zhàn),感受先輩們對黨忠誠、信仰堅定、敢于擔當、扎根群眾的精神……日前,江油市武都鎮(zhèn)王右木紀念園布展提升改造工程完工,新展館以“理想是石,信念是光”為理念,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
據(jù)介紹,王右木是四川黨團組織的創(chuàng)始人,為進一步研究和弘揚王右木的革命精神,從今年2月下旬起,市縣多部門聯(lián)動,優(yōu)化展陳方案設(shè)計,加班加點地完成了紀念園提升改造工作。王右木紀念館內(nèi)文獻藏品19件,珍貴照片31張,名人墨寶15幅。其中有一張“光榮紀念證”,是1952年元月18日由毛澤東同志親筆簽發(fā),經(jīng)有關(guān)部門送達王右木烈士家屬手中。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立足資源優(yōu)勢,提升《山川永紀》主題陳列布展52處,通過一件件實物、一張張圖片、一個個復(fù)原場景、一個個視頻等,進一步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瀏覽參觀之中、融入科普體驗之中,充分展示“社會主義好、中國共產(chǎn)黨好、改革開放好、人民軍隊好、全國人民大團結(jié)好”的時代主題。
廣泛開展活動,用“最鮮活教材”傳遞精神力量。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圍繞“感恩·奮進”主題,先后策劃并組織黨員干部開展黨性教育活動多場,接待社會公眾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11000人次。同時,還舉辦面向青少年學生的地震科普知識宣講公益活動15場,整理、編印《陽光下成長》,贈送全市各中小學校。(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郭若雪)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