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蛙人,你會想到誰?其實,鐵路上也有一群“蛙人”:他們定期潛到水底為鐵路大橋的橋墩“體檢”,保護著大橋的“健康”。3月10日,綿陽工務段組織了一個水下探摸隊對寶成鐵路上下行涪江大橋的橋基進行檢查,應對來年的防洪工作。
上午10時,記者乘坐鐵路“蛙人”駕駛的皮劃艇來到涪江大橋其中一橋墩處。“3.5米、3.8米……”他們用專業(yè)的測量工具對橋墩的上游、下游等方向進行了一一測量。
“前期我們對跨大江河橋梁進行了一次河床斷面檢查,發(fā)現(xiàn)整個河床下切比較明顯,且出現(xiàn)橋墩根基外露的情況。”綿陽工務段檢查工區(qū)工長付文濱介紹,這一現(xiàn)象會影響橋面的穩(wěn)定性,于是,今天再次組織水下探摸隊對橋基進行檢查,“此次檢查主要有兩項工作,一是測量河床斷面,查看沖刷程度,二是水下探摸對7個橋墩進行檢查,排查隱患。”
潛水服、氧氣瓶、潛水鏡、皮劃艇……下午2時,鐵路“蛙人”們配帶好20多公斤重的裝備后,準備下水檢測,經(jīng)過前期檢測,水下深度最深處約為4米。記者通過水下作業(yè)攝像頭看到,除了一根垂到河底的安全繩,視線范圍內(nèi)幾乎看不清別的東西,而他們要檢查橋墩有沒有裂痕、孔洞、破損等情況,有時還要摘下手套,一寸一寸地摸。
30分鐘后,“蛙人”浮出水面,其中一個橋墩檢查完畢,他向水面工作人員報告探摸情況,稍作休息后,轉(zhuǎn)戰(zhàn)下一個橋墩。水下作業(yè)的同時,還通過潛水電話進行溝通。
付文濱告訴記者,在幾米深的水下,完全看不清楚任何東西,經(jīng)驗豐富的潛水員只有靠觸感來判斷橋基的情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探摸。
為什么會選擇現(xiàn)在進行探摸呢?付文濱介紹,去年汛期,寶成鐵路上下行涪江大橋經(jīng)歷了暴雨考驗,橋下基礎(chǔ)是否在暴雨沖刷中受損,水上面是看不出來的?,F(xiàn)階段沒有暴雨、沒有湍急的水流,所以是最適合排查橋基病害的時機。如果有病害,也可在汛期來之前有足夠的時間整治好,來應對讓下一個汛期,保障鐵路安全。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尹秦/文 王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