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流行病學調查到密切傳播者摸排、隨訪,消殺、核酸檢測,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fā)以來,綿陽有群“抗疫”戰(zhàn)線上的“特種兵”,從幕后走上了臺前:他們能精準繪出疫情傳播軌跡圖、快速完成大規(guī)模核酸檢測,他們似乎能做到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無所不能,為疫情防控做好“一錘定音”,爭取一分一秒。他們,就是綿陽疾控人。
流調朔源會議
把國門家門護在身后
今年9月中旬,綿陽市疾控系統(tǒng)選派5名核酸檢測實驗室骨干人員,支援成都海關核酸檢測工作。歷時1月,這支平均年齡25歲的隊伍,圓滿完成任務。
這是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以來,綿陽疾控隊伍工作的一個小小縮影。
支援成都海關
守好國門就是守好家門。隊長戴雨珂介紹,他們的工作任務就是負責入境航班旅客、機組人員(包括貨機)、機場海關工作人員、機場環(huán)境、實驗室環(huán)境、海關內部人員的樣本核酸檢測。準確——是這份工作最根本、最關鍵、最重要的要求。
關口檢疫防線越往前壓,就會把危險越早排除,航班一落地,就意味著吹響了工作的“集結號”。由于隨時可能遇上延誤和取消,導致他們的工作時間極不穩(wěn)定,戴雨珂說,他們每次輪值時間在五到八小時左右,收樣核對、核酸提取、樣本保存、高壓滅菌……數(shù)量和質量要求“雙高”。
支援成都海關
“國家和家庭都在我們身后,不要去想累不累,上了戰(zhàn)場,唯一該想的就是謹慎再謹慎,把病毒拒之門外。”
無需標榜辛苦與努力
32歲的劉西蘋是安州區(qū)疾控中心檢驗科科長,支援成都海關,恰逢中秋、國慶“雙節(jié)”。為此,家人特地帶6歲兒子前往成都與她一聚。但她表示,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無需標榜努力與辛苦,這些都是分內之事與應盡之責。
核酸檢測
劉西蘋是一名已經(jīng)在疾控戰(zhàn)線戰(zhàn)斗了11年的共產(chǎn)黨員。她說,基層工作繁瑣,自新冠疫情爆發(fā)以來,流調、采樣、檢測的工作頻率更高、戰(zhàn)線更長,自己也有過日夜連軸酣戰(zhàn)24小時的“光榮戰(zhàn)績”。
劉西蘋兒子今年6歲。“我有時候因為工作確實無法陪伴孩子,但他很懂事,雖然很想我,但也理解支持我。”劉西蘋說,孩子放假時,陪她加過班,見過她像陀螺轉不停的樣子。她認為,讓兒子看到自己“女戰(zhàn)士”的一面,也是一種“言傳身教”。忙碌完了,母子倆相視一眼、會心一笑,劉西蘋感到寧靜而滿足,“謝謝你陪我加班。”她摸摸兒子的頭,感激地說。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綿陽疾控戰(zhàn)線,還有眾多像戴雨珂、劉西蘋的“抗疫特種兵”。
“幕后英雄”只為守護平凡
今年7月23日17時,綿陽涪城出現(xiàn)一例省外輸入新冠肺炎病例,綿陽疾控人迅速行動:
3個小時后,完成確認復核檢測;當天24時劃定密切接觸者181人、次密切接觸者78人;7月24日11時,研究制訂出疫情圈層4層分類管理方案;撰寫專家建議37條、風險評估報告9期;對全市617個外環(huán)境點位采樣檢測;投放公益廣告68萬條、組織全市大規(guī)模核酸檢測;與此同時,率先推進全省12-17歲人群新冠肺炎病毒疫苗接種……8月7日上午,喜訊傳來:綿陽涪城區(qū)一地由中風險地區(qū)調整為低風險地區(qū)。
消毒效果監(jiān)測
綿陽完成了一次迅捷“翻身”。這一串串“硬核”數(shù)字背后,同樣詮釋了綿陽疾控人的專業(yè)與決心。
穿上工作服,他們恪盡職守,筑起了防疫最前線;脫下防護服,他們就是你我中的一員,享受著平凡的喜怒哀樂。
這個世界上沒有無所不能的英雄,只有竭盡所能的堅持。這座城市正是有了這群平凡的“幕后英雄”守護,才有了我們平凡的每一天。
?。ㄠ囬?nbsp; 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