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補全“館藏之寶”力保“修舊如舊”
綿陽市圖書館完成《四庫全書》遺失再造
經遺失再造的四冊圖書
近日,綿陽市圖書館館藏珍寶《四庫全書》完成遺失再造工作。
在多方努力下,缺失的4冊藏本最終得以補齊,目前,1503冊的《四庫全書》整齊完備,供讀者查閱。
1992年購入《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全稱《欽定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時期編修的大型叢書。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紀曉嵐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編成?!端膸烊珪贩纸?、史、子、集四部體例,故名“四庫”。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它對中國古典文化進行了一次最系統、最全面的總結,呈現出了中國古典文化的知識體系,可以稱為中華傳統文化最豐富最完備的集成之作。中國古代文、史、哲、理、工、農、醫(yī),幾乎所有的學科都能夠從中找到源頭和血脈。
“這套圖書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1992年各級公共圖書館經費普遍緊張的情況下,綿陽市圖書館為提高館藏質量,讓讀者閱讀到經典書籍,積極爭取財政支持,力排眾議,購入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整套《四庫全書》,應該是相當開明和有遠見的。”綿陽市圖書館館長馮小平介紹說,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四庫全書》全部完成,為保存這套圖書,乾隆帝命人手抄7部,分別藏于全國各地。這七個地方分別是北京紫禁城文淵閣、圓明園文源閣,遼寧沈陽文溯閣、河北承德文津閣、揚州文匯閣、鎮(zhèn)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市圖書館購入的這套書是文淵閣版本,十分珍貴。
全套《四庫全書》靜待讀者查閱
完成修復再造工作
《四庫全書》豐富了綿陽市圖書館的館藏,作為特藏文獻收藏并供讀者查詢。30多年來,為無數文史愛好者提供了便利,讓更多人從書中了解到了燦爛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
但是很長一段時間里,《四庫全書》并不完整,其中缺失了4冊。這是由于種種歷史原因,加之圖書館經歷了多次調整搬遷,特別是經過2008年5·12特大地震等,一系列因素造成《四庫全書》子部第733、788、808、810四冊遺失,給特色館藏和讀者查閱品讀平添了遺憾。
為彌補這個遺憾,確保館藏文獻的完整性,綿陽市圖書館啟動了《四庫全書》的修復再造工作。
“這套圖書出版已經有30多年了,且版本珍貴,單購買這4冊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馮小平說,經過多方努力,他們尋求到了相同版本的電子版,于是組織相關專業(yè)人員,對缺失內容進行收集整理,在確認內容后,聯系專業(yè)印刷機構對這四冊圖書進行了修復再造。“找到這4冊圖書后,我們首先進行了復制,隨后對圖書進行再造,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盡量在版本大小、紙張質地、顏色、外觀裝潢等方面和全書一致,最大可能保證該套圖書的一致性完整性。”馮小平說。
館藏體量最大套書
如今,修復再造后的《四庫全書》已完成并交付特藏文獻廳收藏保管。4冊圖書再造后,加上1本目錄,2本索引,一共1503冊,是目前綿陽市圖書館體量最大的套書,更成為了綿陽市圖書館的“館藏之寶”之一。
1月27日,記者在綿陽市圖書館三樓特藏文獻閱覽室看到了完整版的《四庫全書》,1503冊書籍按照編排順序有序放置在樟木書柜里。綿陽市圖書館情報部主任潘莉表示,感謝大家對《四庫全書》的關心關注,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來館查看。
據了解,從1992年搬遷至今,綿陽市圖書館為保護地方文獻、經典史籍,專門成立了特藏文獻閱讀室。經過多年發(fā)展,除《四庫全書》外,館內還珍藏了《四部叢刊》《古今圖書集成》《龍藏》《道藏》以及簡體版繁體版文白對照版《二十四史》和《函?!伏c校本,分省地方志、綿陽市志、縣志、部門志、家譜族譜、地震文獻、皮書、大百科全書、《中國美術全集》及歷年版《辭?!贰h譯世界學術名著全集等各種特藏圖、工具書、綿陽作家作品等重要典籍。和其他閱覽室的書籍不一樣,特藏文獻閱覽室的書不對外借閱,讀者可以憑身份證或者讀者證在閱覽室查閱、復印。
“修復再造《四庫全書》本意是為了保護古籍的完整性,方便讀者閱讀研究,同時也彰顯了圖書館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覺和自信。”馮小平告訴記者。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鄭金容 文/圖)
編輯:譚鵬